|
【瓷砖店】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
【cizhuandian】2023-3-16发表: 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陶瓷行业正面临30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机会会在哪里?我们认为除了极少数寡头级的头部企业,大部分企业应该还是在专精特新,也包括专业生产。哪些企业更可能退出?一种是经营规模下降 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陶瓷行业正面临30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机会会在哪里?我们认为除了极少数寡头级的头部企业,大部分企业应该还是在专精特新,也包括专业生产。 哪些企业更可能退出?一种是经营规模下降厉害、利润空间被压缩到很少,且这个势头已经持续很多年的企业,这种企业可以说基本看不到反弹的可能。二是品牌体系走弱,终端不断萎缩的企业。有一些企业可能不依赖品牌和经销商渠道,比如贴牌商和一些主打工程渠道的企业,但这类企业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品牌还有一点底子的,整个打包卖掉可能是比较好的退出方式。有一些品牌可能连维系基本运营的销量都没有了,人家也没有收购的意义,这类企业,可能就要想办法处理固定资产、消化库存。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甚至拖供应商的钱去套现,明明不行了还要硬撑的话,迟早都是会暴雷的,很可能坑人害己。如果主动退出,自己还能够从容的收回一些残值,也不至于拖累一大群人。 企业自己要评估一下,自己在行业里是处在上半区还是下半区,在腰部还是在底部?如果你生产竞争力不行,渠道竞争力不行,团队竞争力也不行,基本的产销平衡都很难,你未来凭什么活下去? 很多经销商赶上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可能当时进入这个行业90%的人能赚到钱,只有10%的人亏钱,而现在的市场可能只有30%的人才能赚到钱。假如你是处在50%的中间水平,以前肯定能赚钱,现在就不行了。因为市场给你的空间机会少了很多很多,在同样能力、同样付出的情况下你已经赚不到钱了。 陶瓷行业正面临30年未有之大变局。前面30年的模式很成熟,大家都是跟着做就行了,现在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在行业增长周期和萎缩周期的企业处境不一样,打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留下来的企业要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行业衰退周期,没有太多市场空白可以去抢占,内卷极其严重。 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机会会在哪里?我认为除了极少数寡头级的头部企业,大部分企业应该还是在专精特新,也包括专业生产。 “国内产量大概会降到40亿㎡左右,萎缩到只有高峰期的1/3左右。”“有一半左右的企业要被淘汰,包括一半左右的行业人员可能要退出。”产能收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哪些陶企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企业如何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 陶企正面临30年未有之大变局,原来习惯的打法已不能适应当下发展,对于活下来的企业而言,未来的机会在哪?中 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陶瓷分会执行会长、陶瓷行业知名专家姚若晗抛出“去留”的话题,并分享了不少看法—— 01. 谁最可能退出? 规模、利润、品牌力持续走弱的企业 未来可能有一半的企业要退出,你的竞争力是在下半区还是上半区,企业自身要有一个评估。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主动退出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客观来说,哪些企业更可能退出? 一种是经营规模下降厉害、利润空间被压缩到很少,且这个势头已经持续很多年的企业。这种企业可以说基本看不到反弹的可能,伴随而来的往往是设备老化及生产成本高企,没有资金、技改或者上新线的情况下,它的生产竞争力肯定是越来越弱的。 二是品牌体系走弱,终端不断萎缩的企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销商渠道的消化能力持续下降,店面数量和销量都越来越少。这种企业到最后往往是靠抠成本、拼价格去维持运营,实际上也是难以为继的。 有的企业可能原来的品牌有一定的渠道基础,但是渠道退化非常厉害,经销商的数量、质量、消化能力逐年下降。这个情况如果已经延续好几年的话,这种趋势基本上很难改变。 另外,有一些企业可能不依赖品牌和经销商渠道,比如贴牌商和一些主打工程渠道的企业,但这类企业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贴牌企业实际上很依赖订单稳定性,而很多贴牌的订单来源于战采渠道。房地产暴雷以后,很多企业砍了大部分的战采订单,所以企业也没有这么多的贴牌需求,甚至很多企业自己的生产线都没开满。这就意味着以贴牌为主的企业,订单量肯定明显减少了,而且可以预测至少在未来几年是不会有大的反弹的。 主打工程渠道的企业更不用说,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敢接工程项目了,如果这个渠道占比很大的话,可能企业本身已经处于开不起线甚至无法正常生产的状态。 过去,很多小企业是靠老板当年自己很拼,跟着大趋势做起来的。现在老板自己年纪大了,精力没以前那么好了,拼劲也远不及当年,而下一代可能不想接或者接不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流通商群体中可能更突出,因为流通商往往更加依赖经营者个人积累的人脉而不是经营系统,经营者换了人必然大打折扣。 02. 主动退出怎么退? 打包卖掉、设备租赁、工厂转型…… 如果想明白了要主动退出,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品牌还有一点底子的,整个打包卖掉可能是比较好的退出方式。有一些品牌可能连维系基本运营的销量都没有了,人家也没有收购的意义,这类企业,可能就要想办法处理固定资产、消化库存。 如果设备还值钱,工厂可以租赁出去。租不出去自己也用不起来的,就把设备拆掉卖了,把工厂改造成其它用途,比如有企业就把工厂改造成物流园仓库从而收取租金。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甚至拖供应商的钱去套现,明明不行了还要硬撑的话,迟早都是会暴雷的,很可能坑人害己。如果主动退出,自己还能够从容的收回一些残值,也不至于拖累一大群人。 其实这种退出、半退出的企业,每年都有不少,但是不一定每家都有申请破产、公开报道,所以大家不一定知道。其实这几年很多已经退出了,包括一些原来算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是没搞得满城风雨。 很多贴牌企业现在的状态也很尴尬,虽然品质好但是订单不稳定,有的企业贸然去赌新赛道,折腾几年血亏几个亿,无心或无力投入技改,新赛道品牌没搞起来,原来的贴牌也没优势了。 对上述企业而言,及早主动退出确实会更有利一些。因为还有渠道可以消化库存,设备残值也可以变现。现在这些资产还能卖出比较正常的价格,再过两三年恐怕满地都是这种闲置的生产线,那时候还有谁要?还能卖出什么价? 所以,企业自己要评估一下,自己在行业里是处在上半区还是下半区,在腰部还是在底部?如果你生产竞争力不行,渠道竞争力不行,团队竞争力也不行,基本的产销平衡都很难,你未来凭什么活下去? 做瓷砖也是有一定的经营平衡点的,依据行业经验,常规产品的品牌一年还能做一个亿,说明这个品牌这个体系加点新东西还能走一走,如果只有五千万以下的体量了,那就仅仅是能维持而已,如果已经下滑到两千万都不到,除非是做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否则就没有什么再投入的价值了。 连续3年、5年甚至8年都是往下走的企业,基本上很难有再起来的机会。企业的增长点无非是来自几个方面,要么形成新的产品竞争力,这个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品控水平,如果连技改都没办法投入,一般很难做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要么是新的营销玩法,这个说到底也还是要投入、要砸钱的,投机取巧很可能只是自欺欺人。 03. 经销商普遍面临接班难题 退出相对简单 经销商群体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竞争激烈、没人接班。 因为经销商的经营规模普遍要小一点,也就说老板个人在经营中起到的作用会更明显,更依赖个人的经历和能力。随着年纪上来了,有些经销商的个人竞争力就有所下降。 而且很多经销商赶上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可能当时进入这个行业90%的人能赚到钱,只有10%的人亏钱,而现在的市场可能只有30%的人才能赚到钱。假如你是处在50%的中间水平,以前肯定能赚钱,现在就不行了。因为市场给你的空间机会少了很多很多,在同样能力、同样付出的情况下你已经赚不到钱了。 还有就是接班的问题。其实上游下游都面临接班的问题,但是下游更不好接。上游好歹有个厂、有个企业体系,有看得见的东西,你说一个经销商能接啥?一般而言,店面不是你的,谈不上有什么固定资产,主要能接的只是你的一些客户资源,而这个客户资源恰恰又是很依赖经销商个人维护的。 所以经销商群体也有很多退出的。经销商的退出相对简单一点,因为上游有工厂有重资产,经销商店面大部分是租的,实在搞不下去,关掉一些店面,把库存清掉也就完了。 其实从终端卖场可以很明显看到变化,前些年出去家居卖场里面都是一堆瓷砖品牌店,现在你去红星、居然之家这些全国性卖场和各地当地的高端卖场,里面已经没多少家瓷砖店了。 04. 留下来的企业, 未来机会在哪里? 对于缺乏未来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主动退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还有一定竞争优势、想留下来继续战斗的企业,就得看清现在的战场形势。 陶瓷行业正面临30年未有之大变局。前面30年的模式很成熟,大家都是跟着做就行了,现在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在行业增长周期和萎缩周期的企业处境不一样,打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留下来的企业要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行业衰退周期,没有太多市场空白可以去抢占,内卷极其严重。 国内市场方面,主要有几方面的压力。 一是整体市场萎缩,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会给其它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压力。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大品牌基本占据主要的市场空间,中小品牌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二是替代品的竞争。过去30年,瓷砖处于一个不断替代其他材料的扩张周期,瓷砖不断替代石材、木材、玻璃、塑料乃至金属,处于主动进攻的阶段。而现在,不断有新材料替代瓷砖,瓷砖处于一个被动防御的状态。有一些发展比较快的品类比如涂料,抢占外墙和内墙市场份额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这些新材料的技术性能、安装效率、装饰效果不断提升,瓷砖的短板就越来越突出了。最大的短板就是安装成本和安装的便利性。瓷砖面临的安装问题,安装方式、安装技术的革新是需要整个行业共同研究的。 很多企业只算生产成本,但没有解决应用端的问题。用户的最终获得成本里面,可能材料成本才占几分之一,你的生产成本再压缩20%,对用户而言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渠道、加工、运输、包装、上楼、安装这些环节才是他的成本大头。 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机会会在哪里?我认为除了极少数寡头级的头部企业,大部分企业应该还是在专精特新,专精特新的话题比较大,需要专题探讨,其实专精特新也包括专业生产。譬如一个企业就只做某一类产品,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只要市场还有这类产品的需求,不用自己搞营销渠道,客户也会最终找到我,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未来很多专业工厂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活下来。 一个不容忽视的规律是,大部分人都会陷入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过去的成功带来的自信往往是个绕不过去的陷阱,总以为成功是因为自身的英明神武,而忽视了时代的红利与环境的有利,但是换了新的赛道,换了新的环境,换了新的对手,甚至换了新的消费群体,还用原来那一套,还能赢吗?所以摆脱路径依赖,这才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图】 瓷砖店cizhuandian相关"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瓷砖店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瓷砖店cizhuandian的支持,对于陶企主动退出也有几种主要形式,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瓷砖相关 大汉瓷砖 慕瓷瓷砖 塞尚印象瓷砖 淘宝瓷砖店 ,本资讯的关键词:人家居然之家装修材料装饰效果家居卖场装饰装修外墙陶城内墙瓷砖店安装方式陶瓷分会安装成本安装问题陶瓷生产陶企发展 (【cizhuandian】更新:2023/3/16 18:22:01)
![]() |